《滥竽充数》教案1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滥竽充数》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滥竽充数》教案1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寓言所述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故事,体会故事所蕴涵的寓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组织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说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地深化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从而感悟寓言的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必须有真才实学,而不能自欺欺人。
重难点、关键
1.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感悟寓言中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到的有关《韩非子》的资料。
3.古筝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种文章的体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体是寓言。同学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为什么?(因为寓言故事短小精悍,读起来不要花很多的时间;趣味性强,每则寓言都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2、教师趁机简介什么叫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故事。它不但具备劝喻、讽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
3、教师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是《滥竽充数》,那么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它劝喻或讽刺的是什么呢?
(通过从文章体载入手,激起学生对寓言这种文体的回忆。然后教师设置疑问导读,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
2、教师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理解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围绕问题,学生分组自学课文。(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
(2)、教师指导朗读节凑。
(3)、教师播放古筝音乐,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5、检查学生对字词和句子的理解情况。
(1)、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一起解决。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课文的理解。
(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读出文言文的韵味,让学生分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教师导: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
(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分组学习,讨论问题,理解课文。
(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⑴、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⑵、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⑶、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只好逃走。)
四、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
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没有兴趣?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听竽者
喜欢怎样听
南郭先生的做法
南郭先生的结果
师:我们在填表时,要多读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请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教师适机指导朗读。
4、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
给你的启示。(读课文,反馈。)
5、教师导:这是我们从南郭先生身上得到的启示,那我们还能
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真才实学严格把关。)
6、教师小结: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
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
们一起读课文。
7、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表格的设计,能帮助学生有条理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言揭
示的深刻道理。)
五、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教师导: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们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也有像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们找到过吗?
——请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吧?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的“南郭先生”,激发学生改变
不良的行为习惯。)
六、课后延伸,续写故事。
1、教师导:南郭先生不学无术,滥竽充数,他的行为是我们所
不耻的,但我们不能做无情的人。南郭先生逃走后,我们想不想知道他以后过得怎样了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以“南郭先生逃走后”为起笔,续写这个故事。
2、学生续写故事。
附板书:
滥竽充数
齐宣王 必一百人 装模作样
齐缗王 一一听之 只好逃走
(一个人要有真才实学,不能弄虚作假,自欺欺人。)
《滥竽充数》教案2一、⑴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三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一篇《滥竽充数》,语文教案-《寓言二则·滥竽充数》。(师板书课题:寓言二则· 滥竽充数)
⑵师:什么叫寓言?(指名回答)
师小结:寓言这种文学作品形式我们以前已经接触过,它往往是通过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来说明一个十分深刻的道理。
⑶列举你所知道的寓言故事。(指名回答)
⑷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读生字词和课文。
二、新授:
⒈生齐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①“排场”是什么意思?(指名答。本 ……此处隐藏14106个字……故事《滥竽充数》,引导幼儿了解故事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以语言游戏“大王和大臣”,帮助幼儿了解古时候君臣之间的关系;以小快板《得意的南郭》、《胆战心惊的南郭》,启发幼儿体验人物的不同心理感受,并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现出来。
2、通过音乐活动“认识乐器‘竽”’以及竽合奏
3、在美术活动“皇帝的帽子”中,师幼共同设计、制作皇帝的帽子。
4、通过社会活动、美术活动,以多种形式帮助幼儿了解“舞台剧表演”。
(二)游戏资源
1。创设场景,准备道具。
(1)场景:王宫大殿(中间放一把龙椅),市井街道。
(2)道具:皇冠两顶,大臣、吹竽手的头饰若干,竽若干,锣。
2。选配音乐。
(1)民乐《喜庆》:用于第一、三场竽队演奏。
(2)鼓点:用于第一场大王上场。
(3)尖锐声:用于第三、四场南郭先生吹竽。
(三)家庭与社区
1。家长为幼儿提供一些古装剧及帝王剧资料,帮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丰富直观经硷。
2。为幼儿的表演提供废旧材料和简单道具。
四、游戏提示
1。形象地表现南郭先生是难点。如南郭先生的面部表情、说话的语气语调、身体动作以及内心的微妙变化等,要让幼儿尽可能地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看电视中相关人物的形象,帮助他们分析、总结人物的特征,如奸诈、说谎话,说话时是眼睛到处转的样子;和大王说话时,是点头哈腰的样子等。掌握人物特征之后,再鼓励幼儿用神情、动作和语言来表现。
2。这个故事缺乏童趣,偏向比较严肃的正剧,如何把剧本以及排练设计得更适合幼儿是表演的重点。例如,要让幼儿自由表现南郭先生、齐宣王、众大臣等角色的主要特征,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欣赏故事,鼓励幼儿把自己理解的故事再现出来,然后通过相互提问、讨论的形式学习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动作和神情等表现主要角色形象,并请幼儿个别展示,让大家一起来分析、评价并修正。最后,还要不断丰富、完善、熟悉剧本内容,如把原先呆板的竽队演出设计为有动作、有队形的演奏,使表演更具艺术性。
3。根据幼儿的兴趣,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
①语言活动“滥竽充数”,让幼儿不仅学会这个成语,还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含义。
②语言活动“成语大接龙”,帮助幼儿了解更多的成语。
③社会活动“建构宫殿”,让幼儿在学习建构的同时学会协商与分工合作。
五、游戏小故事
“男一号”诞生记
“小朋友们,《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里面有很多挑战性的角色,你们想演什么角色?”我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叽叽喳喳地讨论开了,“我想演大臣!”“我想演大王!”……一会儿,大多数角色都被认领了。“咦,主角南郭先生还没有人演呢?”于是哉追问:“南郭先生谁来演?”没有一个人举手。“小治,你来演吧?”小治面露难色,一脸不情愿的样子。“洋洋,你要不要来试试?”洋洋的头摇得像拨浪鼓。“天天,你来挑战一下?”天天立刻表示不想演。
这是怎么了?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演南郭先生?这可是剧中的“男一号”呀!“你们为什么不愿意演南郭先生呀?”有的孩子说:“南郭先生是坏人。”有的孩子说:“南郭先生是个大骗子。”还有的孩子说:“南郭先生最后要被打的。”
哦,我明白了,原来孩子们都喜欢正面的、善良的角色,对于南郭先生这种有损形象的反面角色,大家都打心眼里不喜欢演。这可怎么办?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我问孩子们:“如果这个童话剧中没有南郭先生这个角色会怎么样?”孩子们纷纷说:“那就没办法演了,演不下去了。”我又问:“你们从南郭先生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有的说要做一个好人,不能做骗子;有的说要认真学本领,学知识;还有的说做什么事千万不能溜须拍马、滥竽充数。“剧中为什么一定要有南郭先生这个反面角色呢?”孩子们好像懂了我的问题,有的说是为了剧情的需要,有的说是为了让小朋友懂得道理。 讨论结束后,我告诉孩子们,南郭先生虽然是反面角色,却是剧中不可缺少的角色。通过这个反面角色我们能领悟到这个故事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敢于挑战这个角‘互色的孩子是最勇敢的,也是其他小朋友学习的榜样。“谁想来试试?”这次,“哗”地一下,好多孩子的小手都举了起来。“红红,你是女生,不能演。”洋洋喊道,红红不甘示弱:“谁说的,我可以反串。”“这么多人怎么选呀?”“大家来PK吧!”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派“男一号”PK赛开始了。在全班大众评委的公平裁定下,剧中的“男一号”南郭先生终于诞生了!
“群众演员”的“牢骚”
一个儿童剧中,肯定有主角和配角之分,也少不了群众演员,而老师有时会只重视主角和配角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忽视了群众演员的戏份。这不,我班的群众演员可不乐意了。
排练好竽队的上场和下场后,我让竽队的孩子们休息一会儿。有两个孩子在一起说话,一个孩子说:“真没意思,就我们竽队的人没有台词。”另一个孩子说:“是呀,还要我们跪着,我的腿都酸了。”一个孩子又说:“我妈妈说,我们这叫群众演员。”另一个孩子说:“真倒霉!”
听完这两个孩子的对话,我心里很震动。是呀,儿童剧表演应该给每个孩子公平的机会。但现实却不允许让每个孩子都来演主角,那就需要老师去润色剧本,多给配角和群众演员一些机会。于是我立即修改了剧本,给整个竽队增加了一些台词和除了吹竽以外的一些表演动作。在此后的排练中,竽队的小演员们没有怨言了,表演更带劲了。
《滥竽充数》教案14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抓住关键词读懂课文内容。
2、找出写人物言行的语句,概括人物的特点。
3、朗读课文,想想寓意。
二、新课学习。
1、运用以上方法独立阅读《滥竽充数》。
(1)抓关键词“充”,联系课文,说一说“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
(2)找出描写南郭先生行动的语句,读一读,再说说他是怎样一个人。
(3)齐湣王继位后,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这说明了什么?
2、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3、补写课文。
《滥竽充数》这则寓言只有故事部分内容,请你补上一段作者的话。
如:
(1)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队伍里充数,结果肯定是十分狼狈的。
(2)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队伍里充数,日子是长不了的。
(3)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队伍里充数,迟早是要露马脚的。
4、体会寓意。
三、课外延伸,多角度看人物。
如果你是个善良、聪明的少年,请再回头看看故事中的主人公,他有可取的地方吗?
2、组织交流。
去楚国的人:
A、勇于探索,不怕冒险。 B、大智若愚,大胆创新。
南郭先生:
A、信息灵通,随机应变。B、知已知彼,勇于冒险。
3、引导修改原文。
四、作业:复述两则寓言。
文档为doc格式